close

  
  昨日,璧山河邊鎮同心村,村民瞻仰新落成的雷龍烈士紀念碑。 記者 龍在全 攝
  商報首席記者 黃平
  重慶商報訊 1932年,淞滬抗戰,璧山籍軍人雷龍壯烈殉國。當時,妻子曾攜年僅兩歲的兒子全國尋夫未果,便帶著兒子改嫁。70多年後,兒子到上海“探父”,帶回一抔黃土回家壘作墳塋紀念父親。昨日,雷龍的孫子在老家建起一座12.18米高紀念碑,以此紀念爺爺,傳承爺爺精神。
  孫子百萬建碑館紀念爺爺
  雷龍的老家在璧山區河邊鎮同心村2組。昨日上午,雨後初晴,在鞭炮聲中,一座高12.18米、長2.4米、寬1.8米的紀念碑揭幕,碑上題寫“抗日英雄雷龍紀念碑”9個大字,碑下依次擺放6個花籃,它們是璧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村民自發送去的,碑座四周刻有雷龍的烈士證書和生平介紹等。
  雷龍49歲的孫子朱祥明說,2012年初,他突然產生一個想法:建碑館紀念爺爺。朱祥明的表嫂範女士說,他們開了家族會,都支持朱祥明的做法,後來大家借錢給他動工修建。2012年10月,朱祥明設計好圖紙後,籌來100餘萬元,先修建了一幢兩層高的房子,用作爺爺的紀念館,裡面展有爺爺生前用過的木盒子等器物。隨後,動工修建了這座碑,請人題字。昨日,朱祥明請來一個50多人的演奏團隊,在歌聲中親自剪彩。
  妻攜子全國尋夫未果改嫁
  在紀念現場,雷龍85歲的兒子朱文富噙淚回憶,他原名叫雷祥田,他兩歲時,父親雷龍離開璧山外出念書,此後音訊杳無。他說,當時母親曾帶著他到南川、涪陵和銅梁以及全國各地四處尋找,打聽父親下落。
  朱文富哽咽著說,幾十年來,父親一點消息都沒有,母親帶著他四處奔波,“解放前,迫於無奈,母親帶著我改嫁給璧山當地村民朱民軒,我也改名叫朱文富。”
  朱文富說,母親嫁到朱家後,他和母親依然沒有忘記尋找父親下落,“1991年,我母親臨終前,拉著我的手,留下遺言,希望我一定打聽到父親的下落。”
  1995年2月6日,淞滬抗戰紀念館籌建辦公室給璧山政協文史委發函稱,在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,上海決定在寶山籌建淞滬抗戰紀念館,希望能徵集到璧山籍烈士雷龍的遺物,並聯繫雷龍的親人。
  朱文富說,隨後不久,他才得知,苦苦尋找了幾十年的父親早已在1932年淞滬抗戰中,為抗擊日寇英勇陣亡。
  兒子取黃土回家壘作墳塋
  2006年夏,朱祥明陪著父母來到上海,受到淞滬抗戰紀念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,打聽到了雷龍的一些基本情況,回家之前,朱文富在當年的淞滬抗戰遺址上,小心翼翼地捧了一抔黃土裝進一個口袋。
  帶回璧山老家後,他們將它壘成一座墳塋,並按老家的風俗將父親“安葬”在屋前。一位村民回憶說,“下葬”那天,村民排隊自發前去送花圈,表達無盡的思念之情。
  抗日有功被批准為烈士
  昨日,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雷龍(原名雷翼龍)系第523團一營三連上尉代連長,於1932年3月1日陣亡,時年29歲。該人士說,雷龍天性聰敏,好讀書,志向遠大,他當年投考黃埔第四期步兵科肄業後,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工作,1932年1月28日,日軍侵犯上海,淞滬會戰爆發,雷龍所在的師奉命調滬抗日。在上海寶山廟行水車頭抗擊日寇戰鬥中,身中數彈犧牲。
  2004年6月4日,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,批准雷龍為革命烈士。  (原標題:孫子籌百萬建碑館 傳承烈士爺爺精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14emic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